3條回答
匿名 最佳答案
你好,這樣子你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方法介紹
首先要看教學樓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而且還要看裝多少人(每班人數)。這直接決定了每一排座位的間距,也就間接決定了教室的大小。
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規范GBJ99-86關于教室的內容:
普通教室
教室內課桌椅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課桌椅的排距:小學不宜小于850mm,中學不宜小于900mm;縱向走道寬度均不應小于550mm。課桌端部與墻面(或突出墻面的內壁柱及設備管道)的凈距離均不應小于120mm。
二、前排邊座的學生與黑板遠端形成的水平視角不應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課桌前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課桌后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小學不宜大于8000mm,中學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應設置不小于5600mm的橫向走道。
普通教室應設置黑板、講臺、清潔柜、窗簾桿、銀幕掛鉤、廣播喇叭箱,"學習園地"欄、掛衣鉤、雨具存放處。教室的前后墻應各設置一組電源插座。
先計算人數,然后按照以上標準合適的裝下這些人就行了。
匿名 2021-08-20 10:49
活動探究區設計;活動探究區,是學生觀察、實驗、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主要區域,以下是對活動探究區的設計方案:
1.生態觀察角。在教室某個區域設置一個水池,池里有各種形狀的巖石及小石子,栽種各種各樣的水草,放養各種金魚、田螺等。
2.植物栽培角。在教室里向陽的一側和走廊的外側設置小塊種植地或立體花架,以階梯形式擺放一些植物,如花卉、菜豆、青菜等。這些植物是學生自己栽培的,容易養活的植物,與教學相關的有代表性的花草,如吊蘭、仙人掌、文竹等。既方便了觀察生存環境及生物間的食物聯系,又可以美化環境。最好能隨著季節的變換而栽種不同的植物,如秋天種菊花、冬天養水仙等。
3.動物飼養角。可以擺放一些魚缸、鳥籠、昆蟲飼養箱等,開展青蛙、蠶、蝴蝶、金魚、兔子、烏龜、蟋蟀等常見動物的飼養活動,學生可以從中觀察到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變化,更能感受到飼養動物的樂趣。
4.自制標本角。放置一張桌子,為學生提供制作標本的材料和工具,如卡紙、剪刀、雙面膠、酒精等。可以引導學生制作樹葉、植物的器官、動物標本等。
5.巖石礦物角。將學生從各處收集來的巖石和礦物在這里陳列出來,特別要呈現本地常見的巖石和礦物。在每塊巖石上標出名字和特征,便于學生進行觀察與辨認。
6.星空觀測角。在靠窗的角落架一臺天文望遠鏡,引導學生觀測浩瀚星空,特別是關注一些特殊的天文現象,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天文的興趣。
7.模型陳列角。主要陳列模型以及模型制作的工具和材料,模型可以是車模、空模和航模等,如學生制作的輪船模型,噴水火箭模型、小車模型等,學生在這里可以互相切磋交流。
8.趣味實驗角。鼓勵學生搜集和積累一些廢舊材料,如皮筋、氣球、乒乓球、各種彈簧、石頭、易拉罐、各種金屬條、塑料瓶、吸管、各種紙、海綿、泡沫、木塊、木炭、橡皮、硬紙板、紙杯、牛奶盒等,學生在這里可以通過組合不同的材料,合理的利用廢棄物,設計各種有趣的實驗,從中感悟科學的奧秘。
匿名 2021-08-20 11:14
教室布置、桌椅擺放,只是一些細節問題,卻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緒:
1、在芝加哥WalterPaytonCollegePreparatory高中,所有教室的墻壁都貼滿了圖片、各式表格、知識卡片、游戲卡片、地圖等。天花板也不浪費,有的懸掛著學生設計的圖畫,有的懸掛著各種卡通動物、植物模型等。幾乎沒有兩間教室的擺設是相同的,參觀者不用擔心會走錯。
2、教室中的張貼擺設,不僅展現了學生的個性才能,它也是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為學生學習創造了有效情境;
3、走進一間科學教室,感覺像走進一個小博物館:天花板上懸吊著各類飛行物模型,四周櫥柜中擺放著動植物標本,令人嘆為觀止。原來,在高中,一般是分專業上課,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走班”制:老師固定教室,流動的是學生。在專業教室,四周墻壁和天花板上張貼的都是與科目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如歷史、地理學科專用教室,貼的就是地圖、歷史事件、研究專題等;語言教室,張貼著寫作知識、經典語錄、名人演講等。
4、此外,教室內多配置了壁櫥,供學生存放學習、生活用品。教室內有圖書角、動物角、玩具角、衛生角、植物角、電腦角等。圖書角擺滿了各種工具書以及各類科學常識書籍,供學生們隨時查閱。教室桌椅擺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朝一個方向擺成半圓狀;有的擺成幾個小圈;有的分成若干個大組,相對而坐;有的甚至一組朝前,一組朝右,一組朝左,五花八門。每間教室的桌椅,都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來擺放的。在參觀中,我們觀摩了一節實驗課,教師講解實驗要求時,教室的音箱里播放著輕松的音樂,學生們在教室可以隨意走動討論,仿佛在家中自習一般。這是我們在國內從未見到的情景。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采納!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