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條回答
匿名 最佳答案
抗壓強度是混凝土的重要力學性能之一。混凝土強度的增長不僅與原材料和澆搗工藝有關,而且與混凝土的養護條件也有直接關系。
混凝土強度的增長過程,實質上是水泥膠結材料凝結和硬化的結果。水泥的凝結和硬化,與水泥的水化作用是分不開的。水花作用的正常進行,與混凝土的所處環境條件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里的所謂環境條件,是指溫度和濕度兩個方面。
自然界一切物質的分子,無時不處于運動狀態。溫度升高時,分子獲得熱能,運動加驟。水泥和水泥分子的水化作用也不例外,升溫可使水化反應中的水分子和水泥顆粒分子獲得熱能,運動速度加快,縮短形成水泥新生水化物中晶體——膠體體系的時間,客觀上就反映在混凝土強度的增長上。
水是易蒸發物質,溫度升高時,水分子吸收熱量由液相氣化,這對混凝土內水泥的水化作用是不利的。當水化作用時所必要的水——化合水不能得到保證時,作用速度減慢或停止。所以混凝土在凝結和硬化的過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濕潤狀態,必須保持空氣處于潮濕狀態。空氣的潮濕情況,通常以相對濕度來衡量。所謂空氣的相對濕度,是表示空氣所含水蒸汽就多,混凝土內的水分就難于蒸發,有利于水泥水化作用的進行。
若混凝土處于干燥環境,混凝土內水分蒸發過快,引起混凝土脫水現象,則出現表層脫皮起砂。混凝土內部的水化作用因失水不能充分進行,引起晶體結構松弛、強度降低。所以對塑性混凝土,應在12h內進行覆蓋養護,并有足夠的養護期。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行外加劑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其他品種水泥,養護期由其技術性能確定。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