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條回答
匿名 最佳答案
所謂強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某種材料承受外力的內在能力,量值以單位面積上所承受能力的大小“牛頓(N)”來表示,即牛頓/平方毫米(或N/mm2),也稱做“兆帕”(Mpa),1兆帕=1N/mm1.
混泥土屬承壓材料,其抗壓強度遠遠大于抗折及抗拉強度,所以在沒有特別的情況下,一般說混泥土的強度是指它的抗壓強度。混泥土為什么會有強度?這要從它的材料組成及形成過程來分析。混泥土由膠結材料、粗骨料、細骨料(粗細骨料也稱為“集料”)、水及摻合料、外加劑所組成,各種材料按照要求的配合比加水拌合后,水與膠結料——水泥發生化學變化(常稱為“水化反應”),凝結和硬化,使拌合物由塑態漸而變為固態,經養護而獲得強度成“人工石”,因此在建筑上常用組合字“”(即人工石)來表示。一般建筑、水利、交通等工程上大量使用的普通混泥土。它的膠結料是水泥,粗骨料是石子,細骨料是砂子和一般不含雜質的水。砂、石本身為粒徑不同的礦物石料,都是具有較高抗壓強度的材料。但散狀的砂石顆粒必須由膠結材料水泥牢固粘結而成為一體,才能承受外界的壓力。
水泥的粘結作用與水泥化學組成,以及水泥的水化作用有著密切的聯系。以普通硅酸鹽水泥為例,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硅酸三鈣(3CaO.SiO2)、硅酸二鈣(2CaO.SiO2),鋁酸三鈣(3CaO.AL2O3)、鐵鋁酸四鈣(4CaO.AL2O3.F2O3)、等。當水泥與水拌和后,水泥顆粒被水包圍,由表及里地與水發生化學反應,逐漸水化和水解生成硅酸鹽的水化物和凝膠,同時放出熱量。這些水化物和凝膠與砂石顆粒表面具有很大的附著力,以很強的粘結力表現出來;而且硅酸鹽的水化物在適當的溫度與濕度環境下,逐漸濃縮凝集,形成晶體結構,具有很高的強度。對混泥土來說,水泥的水解和水化作用是在砂石之間進行的,其最終結果是將散狀的砂石顆粒緊緊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承受外力的整體。為此,也可說混泥土的強度不僅與砂石材料性能、級配有關,而且與水泥質量、品種、用量以及用水量和外界條件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