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條回答
匿名 最佳答案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和條件”。新頒布的《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也特別強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使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看來創設具有教育價值的環境,顯得愈發重要。教師應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環境,讓環境與幼兒“對話”。這不是僅僅讓幼兒參與把部分環境交給孩子布置所能實現的,而應將環境視為課程,并使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那么,怎樣營造和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同時又能突出幼兒園的特色,促進幼兒身心主動和諧的發展呢?3-6歲階段,幼兒由于認知發展已有了色彩的概念,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的發展,在色彩的喜好上從無個性的盲從逐步到有自己喜好。3—6歲幼兒喜愛暖色系,、與日本的研究相一致。其中小班幼兒對紅、橙兩色易混淆,藍綠兩色分辨不清。這是由于他們的視覺分辨能力還未發育完全。心理上盲從現象嚴重。中班幼兒大多能正確說出色彩的名稱,并正確對應,極個別幼兒變色能力弱,個別認知發展較好的幼兒已有了個性化的色彩喜好。大班幼兒由于身心的發展逐步建立了自我意識,顯露出一定的個性品質,其中對色彩也表現出不同的愛好。總體說來,在整個幼兒時期是直覺思維時期,邏輯推理能力弱,缺乏聯想、推論、象征的能力。色彩的復雜心理作用對他們不起作用。簡單、鮮艷、明快、活潑的純色調和甜美的柔和色調最為值得他們欣賞。色彩的運用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要完全忠于自然。首先,環境應具有教育的功能。環境可以啟發幼兒的智力,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可以讓兒童潛移默化地得到教育,同時在兒童參與布置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可獲得認知的發展,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環境還可以形成激勵幼兒奮發向上的氛圍,由于大部分幼兒園在環境布置時,都或多或少地選用兒童的繪畫作品,在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后,會增加對創作的興趣和信心,這是對他們最好的表揚。其次,環境具有相關性。它能把引發幼兒相互經驗的各種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構筑新知識。在參觀幼兒園的時候,我發現布置所選用的圖片,剪紙都是兒童所熟悉的。例如在“幼兒園的春天”這一墻飾中,所選用的圖片是兒童常見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樹等。當幼兒看見這幅墻飾時,結合自己認識的花草、動物,也就能大致理解“春天”的含義。再次,環境還具有彈性。它應依照幼兒的需要不斷變化,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讓幼兒與環境“對話”。我見習時參觀的幼兒園中,室內布置是變化的,可教室外的走廊、門廳的布置卻幾乎不變,無論春夏秋冬,都是一個樣。在瑞吉歐創設的環境中,春天的幼兒園是嫩綠色的,夏天的幼兒園是翠綠色的,秋天的幼兒園是金**的,而冬天的幼兒園則是雪白色的。幼兒處于這樣的環境中,時刻都能感受著四季的交替,認識四季變化的規律和特征。,我認為一些幼兒園不僅要著眼于室內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還應關注戶外環境也是一大因素。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