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條回答
匿名 2021-08-20 09:04
幼兒園墻面環境該如何科學布置?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羅伯特·索馬說過:“人離開環境,便無行為可言。”可見“環境”,對幼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幼兒的大部分學習活動,是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進行,是一種有組織、有指導的環境教育。而幼兒園活動室和周圍環境的墻面布置,作為促進幼兒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環境”,常常被認為是幼兒園的隱形課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好的學校連墻壁也能說話。”環境是一種隱性教育,也是幼兒園物質文化的載體。走進一所好的幼兒園,人們會被里面濃濃的育人氛圍所感染。幼兒園環境除了應做到綠化、美化、凈化外,還有“童趣化”。從景點的布置到墻飾、家長園地等的設計,都要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思想,使用孩子們喜歡的圖案、色彩、造型,讓他們置身在一個新鮮、有趣的氛圍之中。許多幼兒園都用鏡框將幼兒的繪畫、書法作品鑲嵌起來,以此裝飾活動室走廊,吸引幼兒駐足欣賞。有的幼兒園科學規劃學校的邊邊角角,添置了以“快樂”、“有趣”為特征的運動器材,讓幼兒園成為孩子最樂意呆的地方。《幼兒園墻飾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這一重要原則。幼兒園是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場所和環境,其中一切都是為幼兒的教育活動而準備的,所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應把有利于幼兒的參與放在首位。在環境創設中重要的便是墻面的布置。但當前幼兒園的墻面布置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童話故事內容多,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少。
二、形式化的內容多、聯系教育(教材)的內容少。
三、舊的傳統內容多、反映時代特征的內容少。四,孤立形式內容多,情節形式內容少。
五、教師設置的內容多,幼兒參與設置內容少。
六、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現象普遍存在。
七、墻飾布置的形式比較單調。
匿名 2021-08-20 09:48
一、選材的多樣性
墻面環境的內容應多種多樣,盡量反映現實生活,反映當代世界的發展。在制作材料的選擇上也應多樣化,給人以新鮮感和真實感,豐富幼兒的感知覺,引發幼兒的想象,并適合各種主題的需要。制作材料可以是自然界的花草、石塊、昆蟲、貝殼等還可以是一些廢舊的物品。但一定要注意內容不能太多,以免使人眼花繚亂并給人雜亂感。
二、畫面的和諧性
墻面的布置要注意形象、色彩、形式、空間等造型要素之間的和諧,給人以美感。一般以柔和的色調為宜。墻面不宜布置過滿,應留出空白,不致使人產生擁擠、雜亂的感覺。而且幼兒進行集體活動時經常朝向的墻面,不應作過多的布置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三、布置的參與性
用來布置墻面的東西,不能全是教師的作品,或買來的貼畫,應有幼兒的參與。只有幼兒自己參與設計的環境,幼兒才會真正地去關心、去注意,所以讓幼兒發揮想像,參與創設是必要的。
四、效果的整體性
幼兒園的墻面環境的設計應與自然環境和室內其他的裝飾相協調,要注重整體設計,色調要基本統一,風格要整體協調,努力創造一個明朗、活潑、富有童趣的環境氣氛。
五、內容的發展性
墻面環境的發展性是根據當前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現有水平分期變換創設的。幼兒園墻面環境的設計必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設計的內容應隨著教育活動的進展而變化隨著幼兒年齡、季節、身邊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還應根據觀察到的幼兒活動現象靈活調整內容傳遞給幼兒相應的信息。
匿名 2021-08-20 10:04
對于幼兒園墻飾的布置,我認為首先墻飾主題的產生應該依托于幼兒的興趣,是貼近幼兒生活并為幼兒所喜愛的事物。為了讓幼兒對教學活動有內容,積極關注、嘗試。為了讓學有余力幼兒進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滿足,讓學力不足的幼兒有一個更長的消化知識的過程,可以在環境中將知識保留,并將其適當引向更廣闊的空間。由此可見在環境與教學的互動中,兩者互為一體又互相促進,環境不再是一種擺設,而是幼兒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同時教師可根據幼兒水平創設一部分任務,和幼兒共同參與,讓幼兒在這個的過程中體驗平等意識,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意識,只有讓幼兒參與環境才能真正融入環境。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消化所學內容,布置互動墻飾還是很有必要的。小班的墻飾在色彩上,更應該注意給幼兒以美的視覺享受。圖畫色澤宜單純,接近自然,這樣的色彩令純潔的孩子們產生豐富的想象。其次環境中的繪畫造型應有其自身的特點,即符合幼兒的審美特點,才能感染幼兒。造型圓渾、稚拙、簡潔的美術最能吸引幼兒同時更適用于幼兒園墻飾內容多更換周期快的現狀。對于小班幼兒的墻飾更應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對于一些小班幼兒不太熟悉的主題內容如安全教育等,可事先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資料,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每位幼兒更好的投入到互動墻飾中來。
相關問題